晉江地處福建東南沿海,因西晉永嘉年間,中原百姓避戰亂南遷,據江居住而得名。陸域面積649平方公里,海域面積957平方公里,海岸線長121公里。1992年撤縣設市,轄13個鎮、6個街道,398個行政村(社區),戶籍人口123.25萬,外來人口115.64萬,2021年GDP完成2986.41億元、增長10.5%;財政總收入256.93億元、增長12.85%,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位居全國第4,城市投資潛力、營商環境位居全國縣域第2。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,曾六年7到晉江,總結提出“六個始終堅持”和“正確處理好五大關系”為主要內容的晉江經驗,2019年又強調“‘晉江經驗’現在仍然有指導意義”。 [詳情]
晉江素有"聲華文物、雄稱海內"、"泉南佛國"、"海濱鄒魯"之美譽。獲評全國文明城市,中原文化、海洋文化、閩南文化、華僑文化、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、相映成輝。特別有5個方面享譽中外:①歷史悠久。唐開元六年(718年)置縣,至今已有1300年歷史,歷來是泉州府首邑。②海絲起點。宋元時期,晉江"泉州刺桐古港"號稱"東方第一大港",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。③文化出眾。南音、掌中木偶和高甲戲等民間文藝蜚聲海內外。④古跡眾多。有"天下無橋長此橋"的"安平橋",全國唯一、世界僅存的摩尼教遺址"草庵",世界罕見、保存完好的海底古森林遺址,以及千年古剎"龍山寺"等125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。⑤人才輩出。晉江自古人杰地靈,出過11位文武狀元、16位宰相,鄭成功、施瑯、朱熹、曾公亮、歐陽詹、俞大猷、張瑞圖等著名歷史人物均出自晉江。
晉江素有"聲華文物、雄稱海內"、"泉南佛國"、"海濱鄒魯"之美譽。獲評全國文明城市,中原文化、海洋文化、閩南文化、華僑文化、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、相映成輝。特別有5個方面享譽中外:①歷史悠久。唐開元六年(718年)置縣,至今已有1300年歷史,歷來是泉州府首邑。②海絲起點。宋元時期,晉江"泉州刺桐古港"號稱"東方第一大港",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。③文化出眾。南音、掌中木偶和高甲戲等民間文藝蜚聲海內外。④古跡眾多。有"天下無橋長此橋"的"安平橋",全國唯一、世界僅存的摩尼教遺址"草庵",世界罕見、保存完好的海底古森林遺址,以及千年古剎"龍山寺"等125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。⑤人才輩出。晉江自古人杰地靈,出過11位文武狀元、16位宰相,鄭成功、施瑯、朱熹、曾公亮、歐陽詹、俞大猷、張瑞圖等著名歷史人物均出自晉江。
晉江素有"聲華文物、雄稱海內"、"泉南佛國"、"海濱鄒魯"之美譽。獲評全國文明城市,中原文化、海洋文化、閩南文化、華僑文化、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、相映成輝。特別有5個方面享譽中外:①歷史悠久。唐開元六年(718年)置縣,至今已有1300年歷史,歷來是泉州府首邑。②海絲起點。宋元時期,晉江"泉州刺桐古港"號稱"東方第一大港",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。③文化出眾。南音、掌中木偶和高甲戲等民間文藝蜚聲海內外。④古跡眾多。有"天下無橋長此橋"的"安平橋",全國唯一、世界僅存的摩尼教遺址"草庵",世界罕見、保存完好的海底古森林遺址,以及千年古剎"龍山寺"等125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。⑤人才輩出。晉江自古人杰地靈,出過11位文武狀元、16位宰相,鄭成功、施瑯、朱熹、曾公亮、歐陽詹、俞大猷、張瑞圖等著名歷史人物均出自晉江。
晉江素有"聲華文物、雄稱海內"、"泉南佛國"、"海濱鄒魯"之美譽。獲評全國文明城市,中原文化、海洋文化、閩南文化、華僑文化、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、相映成輝。特別有5個方面享譽中外:①歷史悠久。唐開元六年(718年)置縣,至今已有1300年歷史,歷來是泉州府首邑。②海絲起點。宋元時期,晉江"泉州刺桐古港"號稱"東方第一大港",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。③文化出眾。南音、掌中木偶和高甲戲等民間文藝蜚聲海內外。④古跡眾多。有"天下無橋長此橋"的"安平橋",全國唯一、世界僅存的摩尼教遺址"草庵",世界罕見、保存完好的海底古森林遺址,以及千年古剎"龍山寺"等125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。⑤人才輩出。晉江自古人杰地靈,出過11位文武狀元、16位宰相,鄭成功、施瑯、朱熹、曾公亮、歐陽詹、俞大猷、張瑞圖等著名歷史人物均出自晉江。